许多人都经历过一段不愿承认自己是双性恋的艰难时光,我不能理解为什么一个人能被一种以上性别的人所吸引是一件让人觉得惊讶又不可能的事,但人们确实是这样认为的。有时人们深深地纠结于二元思维。一切事物都是非此即彼的:不是大就是小,不是好就是坏,不是上就是下。早在小学时,我们的被教授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的时候,这种思维就根植于我们脑海中,并且很难被打破。但是就像老埃尔帕索广告中那个小女孩说的那样,“为什么我们不能两个都有?”如果你可以既喜欢黑人女孩又喜欢白人女孩,那么双性恋就能既喜欢男人又喜欢女人。性别只是如头发颜色或者眼睛颜色一样的又一个人的特征罢了。它对某些人来说毫无意义,而且两种性别都喜欢,不意味着你不能有所偏好。双性恋是多种多样的,并且两种性别对他们的吸引力通常不是相等的。双性恋在性少数群体中常常被忽视,因为人们以为双性恋根本不存在,双性恋只是同性恋出柜前的一个阶段。尽管有些人确实是把双性恋当做是一个阶段——又或许他们只是在探索自我?我是说,当你已经习惯于作为一名异性恋生活的时候,去探索你真实性取向的过程将会充满疑惑——因为异性恋身份仍然是主流。此外,有些人的性取向会随着时间而流动,所以有可能在某个时间点,他们自我认同为双性恋,之后又自我认同为同性恋。这种对双性恋的忽视被称作消双。它每时每刻都在大众媒体上发生着。例如,即使在一部充满了挑战二元划分的电视剧《女子监狱》第一季中,主角Piper Chapman对男性和女性都有性趣,但在剧中不管是她本人还是其他人,都没有指出她是双性恋。当大众媒体集体将双性恋从公众面前抹去,就会让刻板印象继续存在,就会向受众传递关于双性恋的错误观念,就会让恐双症持续下去,如此,双性恋们就会觉得在异性恋群体和性少数群体中都找不到归属感。那除了双性恋之外的其他标签怎么样呢?比如酷儿或者泛性恋?你也许会好奇,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老实说,答案多种多样。而且每个人的答案都大相径庭。人们倾向于使用让他们感觉最舒适,他们自己最认同的标签。不幸的是,双性恋这个标签相较于其他标签,被更严重地污名化了。非双性恋的人似乎都对双性恋有许多误解,不论是在异性恋群体还是性少数群体。这种误解导致了恐双行为,人们在遇到双性恋的时候,因为他们的性取向而给予他们不公平的评判。双性恋们因此感到他们既不属于异性恋群体也不属于性少数群体。人们似乎觉得,因为一个人会被不止一种性别吸引,他们就会去欺骗另一半,或是不满足于身处一段一对一的长期关系中。这种看法是十分不正确的。回到之前那个头发颜色的类比中来,如果你正在和白人女孩交往,但是又喜欢黑人女孩,你会因为没能和黑人女孩交往而欺骗白人女孩或感到不满吗?应该是不会吧。是,有的双性恋会骗人,但也有异性恋和同性恋会骗人。欺骗反映的是你的人品问题,和你的性取向无关。自我认同为双的人面对的另一个问题是双性恋是透明的。当你处于一段同性或异性关系中,世人只能看得到你性取向的一部分(异性部分或同性部分)而双性恋身份则是不被看到的。无论你是处在一段同性关系还是异性关系中,你的性取向认同都会对“你是谁”“你怎样看待这个世界”这两个问题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忽视一个人如此重要的部分对这个人来说是一种伤害,还会导致双性恋永远都不会被人们所见。在男性和女性中,对双性恋的接纳和污名程度有所差别。女双性恋容易被人接受,因为这满足了男性的幻想又没有真正地破坏到一个女人的女性气质。然而,因为女双性恋满足了男性的幻想,就有可能会造成对女性的物化和不尊重。男双性恋破坏了男性气质,所以他们通常不被接纳,而且被想当然地认作是同性恋。所有的这些关于双性恋的污名和负面的臆断确确实实影响到了双性恋群体。双性恋的心理健康状况比处于同样生活条件下的单性恋们更糟糕。当我们为少数群体争取平等的时候,我们不能忘记双性恋,轻视双性恋,无视双性恋,并且要记得与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恐双和消双现象作斗争,这很重要。 专题推荐
海外 | 节选:双性恋在职场——对雇主的实用性建议
海外 | LG(?)T,请填空
▼
r&B双性恋团体
r&B Bisexual Group
联系邮箱:bisexualchina@163.com
名字由来
r:有一点半弯不直,我们不是伪装的同性恋,也不是一时迷茫的异性恋
B:bisexual,我们是双性恋